在这个特殊时期,大家都将自己的活动半径缩小至家里的卧室到厨房,在出门购物风险大、餐厅外卖也均不放心的情况下,新鲜蔬菜送货上门、自己在家烹饪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。
但对于即时配送生鲜电商而言,“半小时送达”这一口号从承诺变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。更多用户发现,他们只能在凌晨12点、清晨6点等固定的“上新”时间点抢购,才能购买到次日送达的食材。而更多的新鲜蔬菜、猪肉等热门商品,更是常常处于“售罄”状态。
一时间,生鲜电商们的订单量骤增,货品供不应求。
一方面,疫情之下催生出用户,加速了对市场的教育,企业相当于获得了免费的广告,但另一方面,抢购潮背后,企业面临着供应链、配送、物流、人力、账期等一系列考验。
但巨头的不断加入,整个生鲜市场也在不断成熟、壮大,以至于在疫情面前能成为一股主力军。在众多第三产业损失惨重的情况下,生鲜电商却因此出现”转机“。
订单量暴增 生鲜回暖
目前生鲜电商大致可以分为自营和平台两大种类,其中自营可分为前置仓模式和店+仓的模式。平台类指大型商超与第三方配送机构合作的模式。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%,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%;
除夕至初四,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%,其华北区域的订单量增幅为去年同期的136%,大年初一当天订单量较去年涨幅增加227%,其中水果和蔬菜的预计到货量为原来计划的3倍左右。
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单量的2-3倍。
平台合作型:京东到家、家乐福到家
根据目前所提供的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生鲜电商在春节期间都实现同比三倍的销售增长。数字飙升的背后更是各平台新用户的增长以及客单价的提高。
客单价低一直的生鲜电商一大诟病。在春节期间,每日优鲜订单的客单价平均达到100元,永辉到家客单价也增加约70%。
需求激增下的挑战
尽管末端用户更加宽容,但对于企业来说,如何能够脱颖而出,承受住订单量激增的考验并且实现用户留存是目前最紧迫的事情。其实,订单激增、运力不足的背后还是各平台全链条的效率问题。
生鲜电商迎来新变量
春节期间,叮咚买菜配送员在仓库提货
供应受限的问题也开始显现。每日优鲜北京望京东前置仓站长刘国峰称,在新年假期的第一周,蔬菜在每天下午大约4点就销售一空。而在通常情况下,这是他们需要三天至四天才会卖出的蔬菜量。用户纷纷赶在每日优鲜每天午夜补货前下单。每日优鲜还在招募为美团、饿了么送外卖的司机,将2月1日至8日的每单收入提高一倍。如果司机同意连续工作8天,每日优鲜还为他们发放1000元的补贴。
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
首先,生鲜新零售的价格没有在疫情期间产生明显“波动”,且品类更为丰富,物美价廉的品牌印记在经历“患难”期之后,会更加深入人心。
其次,近乎20天的购买行为足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,当人们尝到了价格与便捷的甜头后,消费轨迹也就逐渐偏离。
最后,生鲜市场的规模庞大,生鲜新零售增长迅速。数据显示,2019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.31万亿元,其中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近4千亿元人民币,对比2017年,这个数字仅为1.4千亿。短短三年间,市场规模近乎实现了3倍增长,增速增势正猛。
目前,生鲜消费依旧集中在线下农贸市场,但随着互联网的原住民——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,更加便捷的生鲜新零售正在通过更透明的价格,质高且稳定的产品,一步步占领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市场。
新的事物总是在探索中前行,在实践中发展,一方面,盒马等“新生代”纷纷调整策略,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;另一方面,经过新零售浪潮洗礼的传统生鲜超市企业正在大步向数字化迈进。从这个角度讲,生鲜新零售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才刚刚揭幕。
声明:文章转载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平台仅作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