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管理

被“神话”的海底捞,怎么了?

字号+ 作者:零售商业评论 来源:零售商业评论 2021-08-29 我要评论

2020-2021,门店加速扩张的海底捞,或许有些失速。海底捞面临着更多来自自身的挑战。

 

海底捞在过去几年是被神话了吗?

 

“大家神话海底捞了,我本人非常反感。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,我是不抱有希望的。”...“我常常讲,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,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,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,我们同样面临;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,我们依然没有解决。”海底捞张勇此前在股东大会上直言自己的观点。

 

我们业绩上看,其在2020年往前,确实是创造了餐饮的神话,2019年甚至创造了9亿的利润。无论从营收、利润、客单价、翻台率,还是极致服务模式、师徒制等,都引发同行争相模仿学习。

 

2020-2021,门店加速扩张的海底捞,或许有些失速。特别在2021上半年的财报业绩来看,海底捞面临着更多来自自身的挑战。

 

 

 

1

 

海底捞动荡

 

 

8月24日,海底捞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1年6月30日,海底捞共有14万名员工,海底捞全球门店数1597家。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.94亿元,同比增长105.9%;净利润9650万元,同比上升110.0%。但这个对于是基于去年疫情,其问题是增收不增利,虽然营收达到新高,但净利润却非常低,其2019年同期是9亿元。

 

 

同时,海底捞还披露了一系列重磅人事变动。

 

其发布公告称,新增七位执行董事,新增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,同时联合创始人施永宏、舒萍均退出董事会。舒萍为海底捞现任董事会主席张勇的妻子,施永宏一直以来相当于海底捞的“二把手”。

 

海底捞表示,新增执行董事成员平均年龄为38.9岁,多数为海底捞体系内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,这与海底捞的接班人计划要求相契合,施永宏先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业务。

 

 

同样,海底捞的股价也迎来了一波滑铁卢。此前高峰期的海底捞市值接近5000亿港元,但截至8月26日收盘,股价跌至27.35港元,市值不足1500亿港元。半年时间,市值跌去近3000亿港元。

 

而这背后的因素在哪?

 

其在公告中表示,一方面,海底捞于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多,截至2021年6月30日,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,相关支出增加。其次,海底捞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,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。

 

张勇大方承认了自己在2020年错误判断疫情局势,在扩店方面有点“盲目自信”。数据显示,2020年,海底捞一共新开544家店,截至年底,全球门店数增至1298家,同比增长69%。而2021年上半年,仍增加了近300家。

 

事实上,根据我们观察,火锅行业在去年确实受疫情影响,但今年上半年实体流量已经回暖。扩店的时机问题,或许还不是最主要的。更重要的在于后续扩张的门店,盈利能力拉低了其平均水平。

 

当然,张勇也直面反应了这一问题,“大家的核心问题是海底捞业绩下降,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。内部管理始终存在,无论上市前还是上市后,我一直在公共场合强调海底捞管理弱的方面。”

 

海底捞是时候歇一歇,重新审视自身的这些问题。

 

 

 

2

 

几个思考

 

 

 

 

野性扩张VS组织制度?

 

2019年上半年、2019年下半年、2020年上半年,海底捞的新增门店数分别为127家、175家、167家。真正快速扩张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,增加了600多家,特别是重心在推下沉市场。海底捞的扩张速度确实太快。但本身上并不是扩张的问题。

 

 

疫情下,对于依靠线下门店为核心的火锅业,抢好门店位置或许是个好时机。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商业地产行情,在2020疫情期间,受限于线下流量,有较多好位置空了出来。而对于海底捞而言,扩张这一步是必下的战略棋。

 

我们再看下目前海底捞的发展,尽管扩张速度在加快,市场份额也是最大,但也就仅仅占比还不到3%。按其计划,新店范围扩大到100多个城市来看,即使目前做到1597家店,比起全国市场40万家火锅店来看,还是很小份额。

 

而扩张的问题真正在于速度与后端管理上的平衡点,没有找到。张勇也在积极调整。

 

“海底捞从创业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真正建立过完全科学的制度。比如流程化操作方面,组织大了会有各种层级,每个层级在操作中都可能会违反一些制度。为什么之前网上炒作海底捞制度很牛逼?因为被业绩给掩盖了。而且我每次说有问题,大家都说我是谦虚。

 

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,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,我还会扩张,因为这是我的使命。稳定了我就冲锋,不稳定了我就稳定,稳定下来就再冲锋,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。”张勇此前称。

 

单店盈利?

 

扩张,首先要解决的是单店盈利问题。

 

从财报数据看,2021年上半年,海底捞同店销售额8.48万元,单店净利润仅为5.92万元,净利润率0.48%,而在2019年同期,该三项指标分别为14.37 万元、153.6万元、7.78%。单店净利润近年在持续下滑。

 

在看翻台率。海底捞2018年-2020年已经连续三年下滑,分别为5.0、4.8、3.5,2021年上半年更是低至3.0,这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3.3。证明并非是疫情为主要影响。

 

 

人均消费也在下降。公告显示,顾客人均消费从2020年上半年的112.8元,减少到2021年同期的107.3元。这点也是非常值得海底捞内部反思的地方。

 

目前店面扩张后,开店运营费用的攀升,再加上单店盈利的整体水平下滑,直接导致业绩上的难看。

 

模式难解?

 

海底捞目前主要依赖门店的业绩。外卖其实一直在尝试,但目前看收效甚微。

 

海底捞外送业务分为自建站、挂靠店两种经营服务模式,挂靠店即在海底捞门店开通外卖业务,但运营由外送小组承担,与门店相互独立。

 

财报数据显示,海底捞堂食为海底捞主要收入来源。公告显示,海底捞餐厅上半年经营收入达194.19亿元,增长了112.2%,占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93.7%上升到96.6%。而外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,由去年同期的4.2%下降到1.7%。几乎可以不计。

 

海底捞表示,主要由于疫情好转外卖订单数量减少,在堂食逐步恢复情况下,消费者更倾向于到店消费。后面线下聚餐规模回暖,单桌人数增加明显,使得人均消费水平有所回落。

 

海底捞也在做零售化的试验打磨。去年11月,海底捞在北京开了一家名为“海底捞外送食材自提站”的门店。这家店不仅延伸外送业务,更重要的是,其除了卖火锅食材之外,还卖烤串、半成品菜肴,以及牛肉粉、干拌饭、酱料等零售产品。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经营数据。

 

 

零售化我们从长远来看,趋势较好。此前天猫发布的《线上方便速食行业趋势洞察报告》显示,速食菜/半成品菜是增速最好的品类。

 

当然,除了上述的布局,海底捞对于旗下餐饮新品牌也寄予厚望。新秦派面馆、十八汆、U鼎冒菜、捞派有面儿等。但目前来看,大多都处于前期的打磨阶段。

 

但现在的问题是海底捞火锅的主赛道,必须持续把这个基地跑稳。

 

最后再说下,火锅赛道目前还是爆发期,我们持续看好。此前美团点评发布的《解密消费者爱的火锅》显示:火锅为正餐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品类,高达13.7%。近两年火锅品类门店数逐月稳步提升,增幅已达34%。另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880亿元。未来将达万亿市场。

 

海底捞的波动对自身、对行业或许也是件好事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;
3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4.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(cccrea_service@shopmall.org.cn)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;

相关文章
  • “杀”入下沉市场...呷哺呷哺疯狂自救!

    “杀”入下沉市场...呷哺呷哺疯狂自救!

  • 波司登“翻红”秘诀

    波司登“翻红”秘诀

  • 拟2022年开园,大湾区“读者书店”来了!

    拟2022年开园,大湾区“读者书店”来了!

  • 赚20亿的李宁和“失意”的阿迪

    赚20亿的李宁和“失意”的阿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