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干货

经济内循环,对房地产有哪些利好?

字号+ 作者: 凌峰 来源: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0-08-29 我要评论

其实,房地产是典型的经济内循环。

 

 

经济内循环,最近是个热词。有人说,内循环背景下,房地产危险了。其实不然,因为房地产是典型的经济内循环,除了海外资本,其他全球生产要素基本都不参与中国的楼市。

 

只要不是炒作而是用来住的,房地产就是实体经济。因此,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,调控瞄准的都是防止炒作,而不是正常的居住需求;针对的是过快上涨的价格,而不是量。未来,商品房的价格会保持平稳,但成交总量有可能继续上升。对凭本事吃饭的房企来说,有可能占据更大份额。

最近,碧桂园总裁莫斌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平稳健康发展的市场对碧桂园是最大的利好,因为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,房价趋于平缓,凭借“一率五力”(即在合法合规、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,做好高效率、成本力、产品力、营销力、服务力和科技力),碧桂园的竞争力会更强,利润空间会更大。

 

此外,“经济内循环”对于商业地产、产业地产等商业不动产(按照美国商业地产融资协会的观点,其包括:商场、酒店、长租公寓、办公楼、物流仓储、数据中心、停车场等),乃至城市运营等存量经营则无疑是巨大的利好。

 

为啥这么说?因为商业不动产本质上是以经营为抓手的服务业,属于第三产业。经济有赖于城市的高速发展,城市的发展有赖于科技、文旅、消费、物流、医疗等产业的增长。商业不动产作为空间载体,是上述一切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。

 

 

存量地产业态快速复苏
高端商场营收已超往年

 

年初,很多商业不动产遭到严重打击——根据高力国际的数据,新冠抗疫期间,国内线下零售市场客流损失至少8成,餐饮、零售、娱乐等停业达7成!期间,众多有实力的购物中心持有人通过减租与商户共进退。

 

目前,中国的商业物业大概是50万亿,按照5%的毛租金收益率,年租金约2.5万亿。损失确实大。

 

然而,随着国内的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,复工复产之后,商业地产恢复还是十分迅速的。

 

前不久,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指出:

从4月份左右开始,零售的销售就已经开始恢复了。商场的人流,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。特别是三星级的商场,平时就是一般老百姓去买东西的商场,受线上的冲击最大,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。因为国内的线上购物是全球最先进的,老百姓一旦形成这个习惯,就不容易退去。所以要是你拥有的是一般性的零售商场,即所谓的三星级商场,一定会受线上购物的影响。

 
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商场就没有前途,人是群体动物,早晚还是需要到商场去。至于高端商场,从今年4月份开始,所有奢侈品商场,比如恒隆在上海的恒隆广场,无锡恒隆广场,以及昆明恒隆广场等高档商场,虽然人流还不如去年,但是商铺销售额远远超出去年同期……

 

也就是说,要是你拥有的是五星级商场的话,现在是黄金时期。

因为疫情原因,国际的航线基本上都取消或者减少了很多,以前70%以上的奢侈品消费是在伦敦、巴黎、纽约、香港、新加坡、东京等地进行,现在因为疫情,几乎100%回归了国内。

 

诚如陈启宗所说,线上购物的习惯一旦形成,很难改变。但是,中高端、高端,以及体验性的消费,还是要走到线下。

 

以前大家热衷去国外买奢侈品,如今,国外疫情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。当大家发现在国内也可以买到好产品时,以后就未必非要跑到国外去了。

 

这其实也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:国内不是消费不足,只是缺乏好的产品。

 

其实内循环我们并不陌生,原来叫“自给自足”,后来叫“拉动内需”。我国人口众多,地域够广,市场够大,地区之间、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。一二线城市落伍的商业综合体,对三四五线城市可能是消费升级。

 

其他存量业态也一样。比如长租公寓,在此次疫情中遭受严重打击,但是随着生产生活恢复正常,复苏也非常快。

 

以前不太受人待见的物业,则更是如此,今年的疫情反而强化了其魅力。

 

为何?明源君非常认同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CEO罗臻毓的说法——商业地产可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,每个城市在发展的阶段里面都需要商业地产支撑,只要能顺着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,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
 

比如,据华尔街日报报道,目前亚马逊与全美最大的购物中心业主Simon集团正在洽谈,准备或租或买,将Simon拥有的原来做为百货公司卖场的空间,转为亚马逊物流中心,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。

 

疫情之后物业大火的逻辑也在于此,其范围早已不在社区,而是延展到了一个片区,成为城市配套服务的一部分。

 

 

相比住宅地产受到政策压制
存量地产发展得到大量支持

 

8月20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央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,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……形成了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。

 

这,其实是对此前流传甚广的“监管部门对房企划了三道红线,要求控制房企有息债务增长”的再确认。

 

这说明短期内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的可能。但也不能因此说“三条红线”融资新规是要将房企打死,它只是严格控制增量,正常的融资需要不受影响。

 

当然,总体上来说,还是比以前收紧了不少。因此,最近房企的融资每天都在井喷——毕竟新规一旦实施,融资会更难,趁着现在能融,赶紧加快储备。

 

虽然商业不动产这块也经常受调控的冲击,为此,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周以升多次呼吁: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不应一刀切——瞄准住宅就好了,放过商业不动产。

 

其实,实事求是地说,除了增量开发会被误伤,商业不动产的存量经营,政策还是比较友好的。融资要容易得多。

 

就在前不久的8月3日,国家发改委印发《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就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做出要求。

 

此次,《通知》提出,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,鼓励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试点,主要包括仓储物流项目;收费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港口项目;智能交通、智慧能源、智慧城市项目等。此外鼓励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、高科技产业园、特色产业园等开展试点。

 

此次《通知》与此前的40号文和征求意见稿相比,进一步细分了行业要求,规定了现金流、净现金分派率的底线要求……

 

根据《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(2018 年版)》,我国有552 家国家级产业园区,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有产业园区坐落。

银河证券认为,权属清晰、重点区域内的成熟优质产业园区将会最先受益。产业园区REITs未来的前景广阔,初步估计5年后累计市场规模可达809亿元。产业园区REITs试点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,提升企业资产运营水平。

 

综合以上信息,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:未来,整个房地产行业要回归实业(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,就是实体经济);运营的价值越发凸显;同时,解决持有难题的金融工具正在加速落地。

 

很多房企不愿意搞存量,特别是持有商业不动产经营,就是因为占用太多资金,又没有好的退出渠道。

在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下,退出的渠道会加速落地。企业需要做的,是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。

 

 

城市级的消费才是引擎
做城市运营商大有可为

 

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大环境下,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,能够带动大家消费的产业,都是被鼓励的。

 

有人要说,居住占了人们生活的很大一块,住宅也应该被鼓励啊。如上所说,房地产(主要是住宅)的支柱产业地位还没有变,但是要防止过热和炒作。

 

早在几年前,就有高层领导说了,房住不炒,房地产就是实体经济。最近各地调控加码,全国范围内规范房企融资,就是要将房地产往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掰。

 

至于房企住宅开发之外布局的多元化——造新能源汽车、养猪、搞文旅等——更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。

 

当然,对绝大部分房企来说,多元化还是围绕房地产上下游展开。这里面,依然有很多机会,只是玩法跟以前不太一样。

 

现代经济的增长极是工业和服务业,这两者的增速远快于农业,且主要集中于城市。过去三十年,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城市化和工业化。即便这样像美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国家,都市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——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增长,会带动生产率的提高。

 

电商下乡、新农村建设,当然也能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消费,但,城市级别的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“经济内循环”的真正动能。

 

事实上,自几年前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之后,中央的文件就不断在强调城市群的发展,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轨道网络规划,还有长三角、京津冀的城市群发展,还是中东部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……都是如此。

 

考虑到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几个大城市群,都能容纳1.5到2亿的人口规模。这些聚集不仅产生楼市消费的需求,也会产生包括社会公共服务,居民服务,产业变革的众多需求。

 

8月24日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,旨在对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和建议,陆铭教授是9位现场发言专家之一。

其指出,我国在城乡和区域发展方面,如果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得以解决,将能产生巨大的“制度红利”。建议包括,加快实施以中心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,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。

 

其过往的研究表明,由于低密度的城市建设模式和户籍制度,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历史同期相比低大约10个百分点。由于外来人口缺乏长期定居的预期,会比本地城镇户籍人口消费平均低16-20%。

通过城市集约化紧凑化发展,并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,可促进消费,服务业占比可提升3-5个百分点。

 

到这些地方拿地,是分一杯羹的方式。

最近北京出了不少不限价的土地,这为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土壤。创新,可以更好的促进消费。

 

但创新绝非只是拿地,盖楼,卖楼了,必须跟产业联动起来。这也是近年来,各房企纷纷宣布要做城市运营商、美好生活服务商的缘故。

 

老旧小区的改造是机会。早在今年4月14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,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。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.9万个,涉及居民近700万户,比去年增加一倍,是需改造老旧小区总量的1/4。至于怎么能够赚到钱,明源君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详细说明(详见《4万亿旧改真的来了!这5大赚钱机会,房企一定要抓住!》)

 

积极介入城市更新,成为真正的城市运营商,也是机会,而且实操中也更受房企的青睐。华润、金茂等,都已经在该领域建立了很深的护城河。融创、万科等正在奋起直追。

 

融创东南就提出了网格单元,即以“微型城市”的逻辑,打造具有区域城市功能的单元主体,以此建构更清晰的城市坐标与节点,从而驱动板块价值的新生,有机融入城市发展格局。

华润为政府代建的的体育馆,2012年独立运营后,第一年就实现盈利,商业出租率达到99%。

金茂参与一级开发、后期产业导入及城市管理的梅溪湖片区,如今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……

 

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产城发展,美好生活。

 

针对,近年来各大房企纷纷改名,以体现集团多元化经营的业态。中国金茂高级副总裁、广州区域总经理魏浙在此前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认为,现在可能做某一件特长的东西更重要,这一块可能是商业、旧改、产业、城市运营等各方面的东西,如此,在应对未来变化时才会有更多的抗风险能力。新发展格局下,这一研判可谓一语中的。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;
3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4.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(cccrea_service@shopmall.org.cn)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;

相关文章
  • 地摊经济=脏乱差?来借鉴下岛国日本的经验

    地摊经济=脏乱差?来借鉴下岛国日本的经验

  • 境内优质基础物业准REITs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点

    境内优质基础物业准REITs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点

  • 2020年中国经济4大趋势

    2020年中国经济4大趋势

  • 国内外购物中心如何应对火灾频发

    国内外购物中心如何应对火灾频发